新闻中心News
联系我们Contact
地址:深圳市龙岗区布吉街道可园社区17栋143商铺(可园学校正对面)
电话:0755-36535097
手机:15019259628(业务)
邮箱:206173495@qq.com

QQ:206173495

微信号:chuangyizhijia(仅限本机构学员家长交流)

微信公众号:cyzjysjy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美术文章
美术文章
【创艺之家】为什么要孩子学习美术阅读次数 [2583] 发布时间 :2015-01-13

为什么要送孩子来学习美术?这个问题笔者曾经问了很多家长,答案无非有以下几种:

1、孩子喜欢呗,老在家里乱画,只要他(她)画的开心就行。

2、孩子在家没事干,想给他(她)报几个兴趣班,但是又不知道孩子喜欢什么,先让他(她)试试,培养一个兴趣

3、这孩子没一点耐心,让他(她)学画画,锻炼耐性

只有少数一直关注儿童教育,并且对之有些研究的家长会有如下回答:

4、绘画可以开发孩子的右脑

5、美术可以提高孩子的创造力

6、我们小时候没受过什么正规的美术教育,想让孩子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,不像我一样是个美盲。(看得出这个家长是具备一些美术基本常识的,而且关注孩子的长远发展)

还有极少数家长会回答:

7、我想让孩子长大后当艺术家

还有其他少数答案,但是不具有代表性,笔者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,以上几种回答基本上可以囊括所有家长让孩子学习美术的目的。但是笔者要在这里大声说:“不!”美术的功能不仅仅是这些!或者说不完全是这些!

遗憾的是,对于这个问题,我们的家长不明白还情有可原,甚至于很多教师都弄不明白,从而用临摹、简笔画等错误的方法教学,这就让人感到极大地愤慨了。


儿童美术教育,并不以培养少数画家为目的,它是对人进行心灵、思维、情感和人格的教育。对此,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杨景芝老师,在许多国内外专家在这方面的研究基础上,在亲自主持“美术超前实验班”的实践基础上,提出:让儿童参加美术活动本身并不是目的,而是手段方法。因为,美术活动可以培养儿童的观察力、记忆力、想象力创造力,使儿童借绘画表现,舒展自己内在的意欲情感,从而培养儿童美的情操和陶冶他们完美的人格

杨景芝老师这段话就阐述的相当精辟和透彻了。可能有些家长觉得,不就画个画吗,还能对人进行心灵、思维、情感、人格的教育?这也太虚无缥缈了吧,我们又看不见明显的效果,是不是糊弄人的?

我可以很肯定的告诉大家:不是!

前一阵子有个家长朋友愤愤不平的跟我说:我是最讨厌这些所谓的专家了,我孩子在幼儿园,老师说对孩子进行“蒙氏教学”,我看也没有什么效果嘛。对此,笔者深有感触,便在一本蒙台梭利的专著扉页上写道:我们不相信专家,只是因为伪专家太多了。稍微有些教育常识的人都知道,玛利亚·蒙台梭利在全世界引起了一场幼儿教育革命,她曾三次被提名为“诺贝尔和平奖”候选人,其独创的“儿童之家”的方法遍及全世界110多个国家。蒙氏教育法赢得了来自世界各国的广泛赞誉。那么为什么这位家长还会有这方面的质疑?

原因就在于,再好的教育理念和方法,也需要有好的执行者。

我们的幼儿园,好像赶时髦一般纷纷开设“蒙氏教育班”,但是有几个老师真正研究了“蒙氏教育”?又有几个老师真正领会了“蒙氏教育法”的教育理念和精髓?

反观我们的美术教育亦然如此。

下面,我将用实例与理论结合的方法,详细阐述孩子为什么要学习美术,学习美术对他们又有什么好处。


一、通过绘画,可以让儿童的心灵压抑得到释放,使其内心获得一种平衡,促进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。

现在的家长多数因为忙,所以很少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。殊不知,一个孩子幼年时期心灵所受到的伤害,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。反过来说,一个成人精神方面疾病的病因可以追溯到他的婴幼儿时期。这是为什么呢?一些心理学家和催眠专家认为:人们日常的行为和想法,多数受“潜意识”的控制和影响,显性意识只是意识的冰山一角罢了。儿童时期所受到的心灵伤害和压抑,如果得不到及时的释放,它就会沉淀在潜意识中,像是佛家所谓的“心魔”一样,平时没什么大碍,一旦因为外界的诱因发作起来,便会侵蚀人的心灵,从而形成精神上的种种疾病。

儿童识字不多,语言表达也未必能正确的反映心中所想,绘画是儿童表达内心世界的有效手段。他们用画来宣泄自己的情感,随意画出困扰了他们的事件和问题,也表达他们快乐的心绪和事物。



挨打日记  宝宝  5



        图1是一个小朋友用图画日记记述连着两天挨打挨骂的情形。上图画着妈妈高高的扬着手,把孩子摁在床上打。下图画着爸爸趾高气扬的躺在床上骂,小朋友哭的很伤心的场景。两幅画表达了他内心的苦闷,在画的过程中宣泄了这种负面的情绪。


        我们成人的调节情绪的能力相对于儿童来说可算是非常强大了,尚且需要倾诉,如果不把这些负面情绪像倒垃圾一样及时倾倒出去,久而久之也会闷出病来,更何况孩子那幼小的需要细心呵护的心灵?

图2  别吵了  刘雪飞  5岁  

       图2《别吵了!》表现幼儿园老师训斥孩子的情景,画中的女教师很厉害,爱发脾气,一只手叉在腰上,一只手指着学生,瞪着眼睛在怒吼。这种环境和气氛与家庭给予儿童的一切完全不同,在儿童心理上就会产生不平衡。绘画可以缓解精神压力,使心情得到缓和。


        蔡元培曾提出“以美育代替宗教”,我想更多的应该是心灵的洗涤,让内心达到完满,而不仅仅是画几张画。

        二、通过绘画,可以观察儿童智力成长状况,进而促进儿童智力的全面发展。

        关于绘画可以观察儿童智力成长状况的问题,笔者曾经和一部分从事少儿美术的教师讨论过,很多教师表示不可思议,质疑的也不在少数。我只能说,这些教师可能运用的是临摹法教学,只是把孩子当做画画的工具,根本不懂儿童心理学和儿童教育学,也不知道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规律。
        儿童从出生到大约10岁左右,他们的绘画表现力和智力发展是同步向前的。儿童的智力和绘画能力按照一定规律不断发展变化,尽管每个人之间有相当大的差异,但各个阶段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发展的。

马健翔  2



4  6岁儿童画的蝌蚪人


图5  郭风良  16岁

        图3至图5是三个儿童的象征期绘画。马健翔是个聪明的男孩,2岁时所画的人表现了他的认知能力:他已经知道人的头上有眼睛和嘴巴,身体有手和腿。
        图4是一个6岁男孩的创作画, 表现3个游戏的孩子,他的画面上是三岁孩子常画的“蝌蚪人”,在大大的脑袋上长着手和腿,完全没有认知到人还有身体。他的绘画表现力只有三岁孩子的水平。但是他画的三个人具有不同的动态,说明这个孩子的智力水平和表现力发展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。这种不平衡通过实施正确的、科学的美术教育是可以逐步改善的。
        对儿童来说,保持情感和智力的均衡是很重要的,如果儿童的表现力有受到约束的迹象,而他的智力发展已经到相当高度,则需要给予均衡发展的机会。美术教育将有助于这方面的调节。笔者曾接触过一个一年级的学生,有一天大家都在上课,他上洗手间时故意把水龙头不关,结果水淹了三间教室,害他妈妈收拾了半天。平常把水喝完了就把杯子往地上一摔,说话也是文不对题。但是据他妈妈说,这个孩子的文化课成绩一流。这就是典型的智力与情感发展的不均衡。
        图5是一个16岁少年画的画,他患有重度智力障碍。从画面上看,他的智力也就和三岁的孩子相当。
       需要指出的是,并不是说单看儿童的绘画作品就可以判断其智力水平,因为人的智力发展因素往往是复杂的。按照美国美术教育家维克多·罗恩菲德的观点,儿童绘画是儿童心智成长的一种反映。儿童在10岁前,他的美术能力和智力、认知能力是沿着一条轨迹同步的、自然地发展。但是根据笔者的经验和观察,我国的儿童,尤其是沿海一带大城市的儿童,从小就接触很多成人世界的信息,普遍表现的比较早熟,这个结论放在7岁以前的儿童身上是非常合适的。7岁以后,由于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,儿童智力的发展因素更加复杂和多变了。

三、通过绘画,可以及时解儿童的心理需求,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。


 图插花  郭鸣岐  5

图6《插花》是一个5岁儿童的作品,这幅画的线条运用大胆,花头错落有致,大小相间,花瓶的装饰风格别致,整幅画面给人一种积极向上、欣欣向荣的感觉,是一幅十分优秀的儿童画。当时看到此画的另一位老师说,她曾经给一、二年级的小朋友上过类似的课,都很少有画到这个水平的。

        但是你可能想不到,这个孩子曾经是一个问题孩子。有一次学生们画完本堂课的作业后,笔者给他们发了一张小纸让其自由创作,他的画面上根本看不出画的是什么(当时其绘画水平还是很低的,可惜没把那张作品拍下来)。但是在演讲的时候,他告诉我们,他画的是两扇门。鉴于平日研究儿童绘画心理学的积累和教育者的敏感直觉,从他画的内容并结合平日表现,我对他妈妈说,孩子平常可能缺少交流。他妈妈才告诉我,这个孩子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受了刺激,现在一直在家,只给报了这个美术培训班。平常也很少有别的小朋友愿意跟他玩。
        从那天开始,每堂课我都注意和他进行大量的沟通交流,并用很夸张的语气表扬他,结果四、五节课后就有了很大转变,自从画出这张优秀的作品以后,基本上每节课都能画出东西来。而且也大胆了许多,敢于在台上面对学生和家长演讲了。
        通过绘画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,这需要教师和家长平时多问问孩子画的是什么,但是要装作很兴奋极度想了解画面内容的态度,切不可因为孩子画的乱七八糟看不懂而用一种质疑的语气(要知道很多孩子都是很敏感的),并且需要具有一定的儿童心理学常识和敏感的直觉方才可行。

四、通过绘画,有助于儿童建立起强大的自信心,进而把这种自信带到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。

可能有些家长朋友会说,我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啊,干嘛非要画画?培养自信的方法有千百种,但是对于8岁以下的儿童来说,绘画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。

因为绘画这一轻松地方式,可以让孩子很直观的看到自己的成就,孩子画完一幅画,有时候在我们成人看来是很糟糕的作品,但是孩子却兴高采烈,觉得很有自豪感。同时又因为每个人的作品各有特点,可以让孩子知道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,建立自信心。

 图7  小猫的快乐生活  范书鹏翔  3岁

图8  插花  卫鑫  6岁

图7《小猫的快乐生活》是一位3岁小朋友的作品。笔者记得他在画完这幅作品后,对着自己的画一直嘿嘿的笑“我觉得我画的老猫好可爱啊!”他觉得自己画的是老猫而不是小猫。这只猫形象稚拙、憨厚,甚至连吃进肚子里的小鱼也画上了,确实可爱至极!更重要的是,孩子在对着自己的作品发出感慨中,内心获得了极大地满足感。
        图8《插花》的作者卫鑫马上就要上小学了,她在画这幅作品的过程中不止一次的自言自语“我画的花好美啊!”请注意,她用的是“美”这个高级的词汇,而不是“漂亮”。在对自己的画产生一种高级的情感体验中,她的自豪感也油然而生,演讲的时候自然语言利落干脆,表述清晰明白。
        这种情况在我的课堂中发生过很多次,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。我们往往有这种体验,当把一件事情做的非常完满成功的时候,在做其他棘手的事情也会有强烈的自信心把它做好。孩子也是一样,他们在绘画中产生的自信会辐射到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,进而在其他的方面亦表现良好。

五、通过绘画,可以培养并开发儿童的创造力。

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,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。它是知识、智力、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。是指产生新思想,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。

美国人贝蒂·艾德华写了《像艺术家一样思考》四本绘画系列丛书,本系列被通用电气、AT&T、IBM、迪斯尼和苹果电脑等大公司列入创造力培训课程用书。贝蒂综合前人的研究认为,人的左脑是理性的词汇性逻辑思维模式,也是我们最常用的;右脑是直觉性的、主观的、整体的、没有时间概念的模式。它经常会让我们灵光一闪,有顿悟的感觉。创造力的其中一项定义就是能够把手头上的信息用全新的方式处理。理性的左脑很多时候并不能胜任这个工作。

众所周知,绘画的大部分时间是右脑在工作,而创造力离不开记忆、想象、联想、记忆、操作这五个能力的支撑,这也是一个好的美术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。儿童通过长时间正确的、科学的美术训练(包括手工、泥塑),有助于换一种思维来思考问题,而这也正是创造力的真谛。


图9  左脑模式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图10  右脑模式

图9和图10是同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先后临摹的毕加索的《伊格·斯特拉文斯基的画像》。图9是作者按照正常模式把被临摹作品正着放置临摹的,这个时候常用的词汇性的左脑占据主要位置;图10是作者把被临摹作品倒着放置临摹的,这个时候理性的左脑便感觉的极度的不合理,便把它交给直觉性的右脑来完成。可以明显的看出,右脑完成的比左脑出色多了。

六、通过绘画,儿童还可以及早地受到艺术的熏陶,提高审美能力

七、通过绘画活动,在绘画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到儿童的行为习惯、注意力集中的程度、耐力的长短。

八、通过绘画内容和色彩偏好,可以从侧面了解儿童的性格喜好等多方面内容。

 

郑重声明:儿童学习绘画的种种益处,皆需要教师了解并熟知儿童绘画发展规律,谙熟儿童心理学常识,有正确的教学方法方可获得。如果简单的用临摹法、简笔画法剥夺儿童的参与创造性,或者课堂人数过多教师无法顾及,则教学并无太大效果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参考资料:

        《中国当代儿童绘画解析与教程》  杨景芝著  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

        《像艺术家一样思考》  美国 贝蒂·艾德华著  北方文艺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

        《涂鸦解密—儿童绘画心理透视》  法国 罗丝琳娜·达维多著  浙江教育出版社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李增波写于2010年7月